“了不起的劳动者”系列报道⑤
“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信梅:
12本笔记本见证硬件迭代
一身工装、一副眼镜、一张图表、一台电脑,4月28日,从南通领回“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的第二天一早,南通海泰科特精密材料有限公司测试中心主任朱信梅再次坐在熟悉的测量室里,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从2010年来到海泰科特至今,今年41岁的她,已经在这间测量室里“扎根”了四千多天。
南通海泰科特精密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搬经镇,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内部零件,而这个行业对产品精度的追求达到了极致。从手动操作的测量仪器到智能化的测量设备,从一间简陋的测量室到一个科技化的测试中心,从只需负责尺寸检测单一项目到全面负责尺寸检测、材料性能检测、无损检测综合项目,在海泰科特的13年间,朱信梅见证了企业检测“硬件”的迭代,也实现了个人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飞速成长。
“这个新模具的测量,虽然只有几个尺寸,但每一个尺寸要测量的位置不少,一定不能遗漏。”当天上午9点,在一个三坐标测量仪前,朱信梅一边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本,一边给测试中心的员工们,讲解起了新产品的检测注意点,而这样的场景,只要有新产品出现,就会上演。
“每一个新产品有几道生产工序就要检测几次,客户会有图纸过来,我们要按照图纸上标注的参数要求,对我们生产的产品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抽检测量,并且和客户的数据进行比对,确保准确度和精度。”朱信梅说,测试中心的工作相当于给产品发放通行证,只有每一道工序合格了,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系着整个生产线的产能,公司每生产一个新产品,她都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个产品的尺寸,多的可以达到100多个,而这100个尺寸的检测数据,不能出丝毫差错,所以我都要先测一遍,看看难点和注意点在哪里,标注起来,再提醒大家。”
在朱信梅的工作台上,12本笔记本整齐地摆放着,这是多年来,她为海泰科特付出的“心血”,也是年轻一代加入海泰科特后,争抢着学习的“百宝箱”。
“每一个加入测试中心的人,都曾听过老师的‘成名战'。”公司测试中心尺寸技术负责人赵斌,比朱信梅晚几年进公司,他的检测技能,就是朱信梅教导的,每次向别人介绍起自己的老师,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老师个子小小的,和我们说话也是轻声细语,但是涉及专业领域,从不认输。”赵斌告诉记者,朱信梅曾在检测设备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靠自己的严谨和积累的经验,用手动检测仪测量的精确数据,顺利帮公司取得了第一个商用车项目。“从手动测量仪到智能设备,每一台仪器的使用方法,老师的笔记本里都有。”
从十三年前,检测一个基础产品最少需要一个半小时,到如今,至多只需一个小时。海泰科特设备的“进阶”过程,也是朱信梅的学习过程。日复一日地向专家请教、夜以继日地摸索实践,她像花泥吸收养分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最终将精华浓缩在这12本笔记本里,转化成培养下一代的最佳养分。“当我们有疑问的时候,哪怕老师不在单位,翻看她的笔记本,我们基本都能解除疑惑。”赵斌说。
在朱信梅的带领下,整个测试中心的工作人员爱学习、爱创新,大家每天对着仪器,重复开展检测工作,想的都是如何才能让测试中心的检测质效不断提高。凝聚着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倾尽全力“精于此道”的决心,朱信梅不仅用脚踏实地的奋斗诠释着技术人员的实干、担当,也让自己成为了海泰科特测试中心的“技术立企”先锋。
“我从来没想过,只是在岗位上做着本职工作,也能收获那么多的肯定和鼓励。”捧回“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朱信梅既兴奋,也深感责任在肩,她说,她想做最能吸取营养的花泥,培育最茁壮的花苗,带领测试中心的年轻一代们,争当检测技术提升路上勇攀高峰的奋斗者,为提升企业产能和市场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融媒体记者许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