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城北街道平园池村,小荷次第探出头来。
这是杨锐最忙碌的时节,他所投资的无土栽培蔬菜项目进入了关键期,新栽的菜苗正拔节生长,格外需要关注,可此时,他心里却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另一些“小苗”,那是大凉山深处一群需要帮助的孩子,眼下他正筹集资金,不日将动身前往、扶弱助学。
于他,这样的公益行走已经二十余年。
杨锐,如皋市政协常委,南通杨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16年前,他从上海来丁堰镇投资创办了现在的企业。“与如皋结缘,也是因为公益。”杨锐的思绪飘回到2005年,彼时,他的企业还在上海,了解到如皋地区职教水平较高,便到如皋招工,其间,他了解到学校有困难学生,便结对帮扶了两个学校的20名学生,从此便结下了与如皋的不解之缘,遂于之后,签约如皋、落户丁堰,取名杨天。如今,其中不少学生已经就业成家,他们仍与杨锐联系,时常走动,并表示会竭尽所能去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这份爱意与善良由此绵延开去。
天命之年的杨锐温润谦和,他骨子里的包容与善意源于成长的环境。杨锐的父母从小家庭困难,均是靠国家助学金完成了全部学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国家干部的行列。全家铭记这份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助学恩情,在杨锐成长中润物无声地灌输他助人的理念。独立、善良、向上便成了杨锐与生俱来的品格。
一路打拼,干过钳工、电工、车工,踩过三轮送货、做过精密模具制造,杨锐懂得那些奋斗的艰辛,明白成长的渴望,在他创业初期,小有所成时,便经常帮助别人,随后被推举为《新闻晨报》爱心俱乐部的会长,带领数百名爱心人士经常参加公益活动;2015年,他和朋友一起筹建捐资成立了上海同一苍穹下公益基金会并任秘书长;2020年,受邀担任北京华远达公益基金会监事;2022年,他所筹建的平凡渡杨天公益团队被评为如皋市第十四届爱心团队。
成长于此、回报于斯。一直以来,杨锐带领他的公益团队关注慰问当地贫困家庭,去年,他还积极参与如皋“百企联百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出资40万元,帮助下原镇陈桥村修建水泥路,让上百户村民受益。在丁堰镇投入20万元,给全村100户家庭安装智能电动马桶,让村民有了更清洁健康的生活方式。
知识改变命运。杨锐帮助身边的孩子,也关注更多的偏远地区的学生,他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云南省普洱市边境四县、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等地,先后捐资200多万元用于助学支教和大病救助。他的善举让众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1000多名困难学生从此改变命运,走进课堂,走向了更开阔的世界。
向善自有向上的力量,杨锐的义举让企业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发展得更为稳健,他自己也当选为如皋市政协委员,有了更多建言献策的机会与平台。“开始,我觉得政协委员是一种荣耀。在履职中,我慢慢理解了政协委员更是一种责任。”杨锐认真走访调查,在提案中对当地的交通、突发事件救援、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他也将二十余年的公益心得与未来计划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应该体现在强者扶持弱者,而公益的具体落实,正是最大程度的佐证。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共同昌盛、高度文明的社会。作为公益者,必须坚守初心,用平凡心,做不平凡事,渡人亦渡己;作为企业掌舵人,必须努力突围,带领员工再创佳绩;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应该认真观察调查,让提案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杨锐若有所思、坚定地说。
路在脚下,理想在远方。此间走来,总有波澜在心间,或感动、或悲悯、或温暖,但目标清晰,行动有力。每一次的公益行走,杨锐从不计较付出,也不求回报,融于其中的过程,他觉得就是快乐的、幸福的,满满收获。
五月,杨锐又将启程,前往大凉山,来自爱心人士的善款已经到位,这批款项将资助230名当地监狱服刑人员困难家庭的孩子,杨锐希望给他们送上的不仅是读书时改善生活的机会,更是坚强乐观而有尊严去面对生活的决心与信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春风正拂面,恰是故人来。□融媒体记者沙志勤